一、根据应用领域选择版本类型
涂料专用版
适用场景:汽车修补漆、工业金属漆、户外粉末涂料(如铝型材表面处理)等对光泽度和耐候性要求高的领域。
关键指标:选择比表面积35-40m²/g、平均粒径150-250nm的剂型,以增强分散性和光泽表现。
塑料专用版
适用场景:PVC电力管、LDPE等塑料制品,以及需要高遮盖力的注塑/挤出工艺。
关键指标:优先选用比表面积22-25m²/g、平均粒径154-339μm的非透明剂型,提升热稳定性(耐温250-280℃)。
二、依据性能需求匹配参数
耐温性
塑料加工需选择耐温≥250℃的版本(如塑料版全色耐温280℃);涂料常规工艺可选耐温240℃版本。
避免将塑料版用于PET、PA等高温树脂(耐温不足易分解)。
耐光性与耐候性
户外涂料需满足醇酸三聚腈胺树脂中耐光7-8级(1/3SD标准);塑料版在软质PVC中需保持同等耐光等级。
与无机颜料拼用时,优先选择遮盖力更强的非透明塑料版。
环保与法规要求
食品接触类塑料制品需验证版本是否符合不含卤素等环保标准。
汽车涂料推荐与BASF Yellow1841等国际竞品对标的高耐候版本。
三、工艺适配性优化
涂料体系
调配金属漆时选用透明/半透明涂料版,便于实现特殊光学效果。
共享单车等户外场景需兼顾环保性与鲜艳度(选择红光黄色相角66-78度的剂型)。
塑料体系
浅色透明塑料制品需搭配透明树脂,避免使用遮盖型剂型。
软质PVC着色需强化耐迁移性,防止增塑剂导致渗色。
总结:
颜料黄139版本选择需综合应用场景、耐温需求及环保标准,涂料版侧重光泽与耐候,塑料版强调热稳定与遮盖,具体参数可参考供应商提供的比表面积、粒径分布等数据。